是誰吹起“天價月嫂”的泡沫?
龍年吉祥,生子扎堆,各地月嫂價格也在瘋漲。北京、上海收費貴的月嫂,傭金已超過1.5萬元。其人力成本,遠高于一個經過多年專業(yè)培訓的醫(yī)學博士。
有孕婦產婦的家庭對“漲聲一片”的月嫂行情并不陌生,月嫂們去年還是月薪3000元的工薪階層,今年已飆到了6000元的白領階層,現在居然又“破萬”成了萬元戶,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完成了“三級跳”,這不由得讓人心有戚戚——“天價月嫂”究竟是市場需求,還是人為炒作?
如果說是市場需求使然,確是如此。今年龍寶寶扎堆出生,而月嫂數量沒有變化,需求決定供給,消費引導市場,自然會促成“一嫂難求”,繼而推動月嫂工資“水漲船高”。如果說是人為炒作,也不無道理。在商言商,月嫂公司為了賺取高額傭金和中介費,夸大宣傳甚至是人為操縱市場也很正常。
問題的關鍵在于,“天價月嫂”是不是周瑜打黃蓋——一個愿打,一個愿挨。表面上看,“天價月嫂”有價有市,產婦們是心甘情愿“高消費”。實際上并非如此,明眼人都能看出來“天價月嫂”的背后是“被消費”。年輕的“80后”小夫妻既不懂嬰幼護理也不想委屈自己孩子,于是不得不求助于有“專業(yè)技能”的月嫂,而月嫂公司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,才屢屢坐地起價。
讓人受傷的是,月嫂公司的專業(yè)服務往往是噱頭大于內容,所謂的“專業(yè)技能”無非就是洗衣、做飯、帶孩子,1.5萬元的月薪并不是物有所值,換句話說,“天價月嫂”只是供需雙方在不對等條件下吹起的泡沫經濟。
實際上,月嫂并不是剛性需求。在沒有月嫂之前,人類繁衍并未受到任何不良影響。年輕的產婦們無可奈何的“被消費”慣壞了市場,不僅推動了月嫂的供不應求,更是導致了蝴蝶效應,推動各類嬰幼用品價格的瘋長。羊毛出在羊身上,畸高的天價消費終傷害了產婦自身。
因此,要想吹破“天價月嫂”的泡沫,主觀因素還在于產婦們“不盲從”,而不盲從則要提高自身的嬰幼護理知識,只有自己“入門了”,才不會受制于“月嫂專業(yè)無可替代”的吹噓,才不會成為天價消費的“取款機”。
當然,要想摁住這股“天價風”,僅僅靠產婦理性還不夠,有關職能部門也應足夠重視,要對家政市場價格需進行理性引導,不能讓月嫂公司“自話自說”自行制定行業(yè)標準,更不能對月嫂身價的一路看漲無動于衷,否則不僅讓消費者受傷,還會為市場受傷埋下隱患。
- 分享到:
- 更多>>